我是如此相信是写给谁的-自信不是相信自己

感谢当事人的信任,给了我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昨天下午接到当事人发来的微信,说案子赢了。我内心无比激动,但是又不放心,我知道这个人比较马大哈,所以不见到判决书之前我决不能把心放下。于是从下午一直等到晚上十点多,他回家后才把判决书给我拍过来,我的心终于放下了,心里比他还要高兴。

我是如此相信是写给谁的-自信不是相信自己-第1张

趁着热乎劲儿,赶紧梳理一下这个案子。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年底,我的一个律师朋友叫我赶紧去他办公室接待一下当事人,案子是明天开庭,但是当事人今天才来找律师,我朋友明天又有一个庭要开,实在脱不开身,于是想让我顶替一下。于是我匆匆忙忙去了他的办公室,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当事人,简单叙述了一下案情,我拿着他给我的一堆材料回家,连夜起草了答辩状、证据材料,最初想提起反诉,拖延一下时间,好让我们能充分准备一番,于是还准备了反诉状、反诉证据,一直忙到了凌晨。

我是如此相信是写给谁的-自信不是相信自己-第2张

第二天一大早,赶去法院开庭,法庭不同意提起反诉,准备一夜的材料是白费了,只好按正常程序开庭,在开庭的过程中,法官先是进行调解,本来我们这边也觉得钱也不多,调解也可以接受,答应给对方5千元,双方和解就算了,但是对方不干,不但要一万,而且还要我方负责他欠付工人的工资,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当然谈判破裂,不过好在法官决定把开庭时间做了更改,也给了我喘息的机会。

又过了几天,继续开庭。我们这边有七份证据,对方本来答应法官要把他手中的一份通话录音在开庭前发给我,好让我能在开庭时发表质证意见,但是直到开庭,对方也没发给我,神神秘秘的非要在法庭上当场播放,结果放出来一听,根本和本案没什么大的关联性,他播放的事实我们也承认,但是跟他没什么关系啊。匪夷所思。

令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在法庭调查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当事人干的工程与原告所说的工程根本就不是一个工程,是一个楼盘的一层地库和二层地库,但是这么重要的信息,当事人之前就没跟我提过,或许在他们脑子里,这是一码事。气得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在那一刻,我才知道之前的应诉方向跑偏了,原告向我们主张的是他的居间费,所以我得主要攻击力都放在了他是否提供了居间服务,虽然这没有毛病,也是很正常的应诉答辩方向,但是不如釜底抽薪,证明这两个合同不是一回事,就彻底解决他了。想到这里,虽然我的书面答辩状没有朝这个方向论证,但是口头答辩和辩论马上朝这个方向进行转变,法官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还针对这两个工程是否一致进行了调查。

我满以为,法官既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也知道整个事情经过了,区区1万2千元的一个案子,驳回原告的起诉就得了,结果,等来等去居然败诉了,法官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让我们支付对方1万2千元的所谓“居间费”。

那一刻我真不知道当事人是怎么想的,总之我感觉蒙羞了。因为这个案子本不应该败诉,怎么就是这样的结果呢?而且,当事人最初找的是我朋友,朋友又让我临时顶替他一下,结果败诉了,不但打了我自己的脸,还打了朋友的脸。这让我如何面对朋友?怎么跟当事人交代?

好在,在上诉期届满的最后一天,当事人联系我,说想上诉。我原本以为他就是让我写个上诉状而已,二审不一定还让我代理,我也想提出免费给他代理,以证明我的“清白”和“实力”,但是,想了想,还是没开口,俗话说“上赶着不是买卖”。

于是我又连夜帮他起草了上诉状,在这份上诉状的写作过程中,我回想起了我以往参加过的二审庭审,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一个念头,何不按照二审法官的习惯写上诉状呢?于是,第一次尝试这种写作手法,那就是与以往的上诉状针对事实和论证铺展开来的写作手法不同,就是针对一审判决书里,第几页第几段第几行的哪句话有异议,然后再举证证明这句话不对。因为在我参加的二审庭审中,很多二审法官就是这么提问的。他不像一审法官那样上来听你念诉状,然后进行法庭调查,再举证质证……等等。他通常就会问你,你对一审判决的哪句话不服?有什么证据?所以,我这次写作就是按照这样的结构写的。事实证明,很管用。

写好上诉状后,我怕当事人找不到一审法官,不会递交上诉状,上诉期又是最后一天,所以决定陪着他一起去法院,递交了上诉状。在等待交费的那几天,我很多次想给他打电话,让他继续委托我代理二审阶段,以证明我的“实力”,但是又考虑到涉及到二审还要收费,怕他误解我:这个破律师,一审给我打输了,二审还腆着脸来跟我收费

终于,又过了几天,当事人交了上诉费了,给我打电话说二审再帮他代理吧,但是收费能不能优惠点?因为案子标的才1万2,花的太多了就不值当了。我满心欢喜,一口答应了,心想:终于给我机会了,太谢谢你了。

过了年,我就催促他赶紧从老家来太原,我要帮他去搜集证据,最好去现场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利的证据。约好时间后我和他一起去了施工项目现场,拍了现场的照片,又联系了项目负责人,找到了当时与原告解除合同的原件进行了扫描取证……在准备好二审阶段的证据后,我信心满满的等待着二审开庭。但是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事人告诉我收到传票了,某月某日开庭,我一看我的台历,那一天我还有一个庭要开,在另一个法院,开庭时间冲突了!我脑子都快乱了,迅速的想:该怎么办?我本想在二审“报仇雪恨”的,如果冲突了去不了怎么办?于是又跟他确认是上午还是下午?他说在外面办事,传票在家里,忘了是几点开庭了,只记得日期,我一下午在忐忑不安中度过,心里想着备选方案,这个庭我无论如何都得参加,否则我没有证明的机会了,另外一个庭只好请外援了,于是打电话给一个律师朋友,让他顶替我一下去参加那个庭审,我来参加这一个。终于等到晚上当事人回家,告诉我是在下午开庭,我又松了一口气,好在那个庭是在上午,来得及。

庭审开始后,原告仰仗着自己一审已经胜诉,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他盛气凌人的气势,与他在一审庭审的状态比起来,已经很从容淡定了。但是在对方花言巧语的时候,我的当事人情绪十分激动,已经准备开骂了,幸亏我及时制止。打官司毕竟是打证据,在法庭上你骂他也没用。

在二审期间我又准备了五份证据,很多证据在当事人看来是重复的,也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根据我的经验,你就是凑,也得给二审法官凑出来一些“新”证据,否则他无法支持你的上诉主张,即便是想给你改判都没有依据。其中一份证据,一审时候我提交了,但是二审我又提交了一遍,这次是用彩色打印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二审法官的注意,果不其然,二审庭审中,法官看完这份证据,问我:这份证据不是一审中已经提交过了吗?我心中暗喜,我的目的达到了,就是要让你再仔细看一遍。

我是如此相信是写给谁的-自信不是相信自己-第3张

我是如此相信是写给谁的-自信不是相信自己-第4张

开完庭,马不停蹄,连夜写了一篇图文并茂的《代理意见》,第二天交到了法院,一个Word里插入了七张图,用以阐述我的观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审法官撤销了一审判决,支持了我们的上诉请求。在这份《代理意见》里,我个人最得意的一句话就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也是本案的精髓。

我是如此相信是写给谁的-自信不是相信自己-第5张

这一仗打的太完美了,真是一个经典案例。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一审败诉后,当事人找另外的律师代理他的二审,如果二审维持原判,那我还能相对心安理得点,但是也阻挡不住当事人埋怨我:这个破律师,把我的案子一审打输了,害的我二审都没翻盘。

2、如果一审败诉后,当事人找另外的律师代理他的二审,如果二审被改判了,当事人会更加记恨我:这个破律师,水平真是不行,一审给我打输了,幸亏我找了一个更好的律师翻盘了。

3、如果我没有在二审阶段搜肠刮肚与他一起寻找新证据,我感觉二审改判的几率不大,于是维持原判之后,当事人还会埋怨我:这个破律师,水平实在太差,一审败诉怨我没证据,二审还埋怨我没证据,我有那么多证据还要你律师干啥?

4、如果那天开庭冲突,没人能顶替我开另外一个庭,我没法参加这个案子的庭审,我这么长时期的努力和准备就全白费了,因为根据我对当事人的了解,他自己根本说不清问题的症结,案子非输不可,但是他不会觉得是自己说不明白事,肯定会埋怨我:这个破律师,临阵脱逃,一审败诉,二审还忽悠我钱,妈的。

总而言之,你律师不是人。

抛开上述这些感慨不谈,从这个案子中我也总结到了一些经验:

1、上诉状以后就是要按照二审法官发问的习惯撰写,那就是你对一审判决第几页第几行的哪句话不服?有什么证据能够推翻这句话?因为二审阶段,你并不单单是跟对方当事人在打官司,而是跟一审法院+对方当事人在对抗

2、案子不分大小,同样要占用二审法官一个宝贵的改判指标!并不是说案件涉及的标的额大就如何如何,如果确实该改,二审法官还是会改的,比如本案,标的额区区1万2千元,当事人还做好了调解的心理准备,如果支付5000元就能接受,奈何,对方当事人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在二审阶段一口拒绝了调解。他可能没想到,被二审终审判决改判,别说5000元了,5块钱也没他的份儿了。

最后,如题,还是得感谢当事人的信任,给了我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