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活泼娃娃怎么加点-问道手游安静神童怎么培养

昨天第16届

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校长论坛在厦门举行

论坛的一个看点是:每届邀请两名重磅级专家发表专题演讲。今年代表大陆演讲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他演讲题目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谈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褚宏启的演讲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创新人才和英才教育,其中,他认为,要对特殊群体开展英才教育,以培育国家发展所需的各类英才。

什么叫英才儿童?

褚宏启说,现实中,会有一部分小孩特别聪明,与处在同一环境中的同龄人相比,能够表现出高成就或有着取得更高成就的潜能,他们在智能、创新能力、艺术能力、领导能力或特定的学术领域具有较高的能力,这就是英才儿童。

英才儿童还有各种称谓,在台湾,他们被叫作资优儿童,还有天才儿童、超常儿童、高才儿童、优才儿童、早慧儿童、“神童”等。

英才儿童比例有多少?

从各国英才教育的实践来看,如果按照宽的口径计算,可以把同龄人的10%确定为英才儿童,给予区分性的教育;如果按照窄的口径计算,是在同龄人的前1%到3%。

什么概念?中国大陆中小学生大概有两个亿,如果按最窄的口径1%算,就有200万,也就是说,有200万名特别聪明的孩子。

褚宏启说,我们都该问问这些孩子现在在干吗?在刷题吗?他们的特殊的教育需要能得到充分满足吗?他们的潜力能得到充分开发吗?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能让他们吃饱吗?能让他们吃好吗?

他认为,对于国家来说,这是最重要的资源,我们要把他们培养好,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大陆这样开展英才教育

褚宏启总结了

大陆英才教育的几种实践方式

PART.1重点校重点班的实践重点学校教育并不等于英才教育说到英才教育,大家都会想起重点校,中小学的重点班,但是,褚宏启认为,不能算是纯粹的英才教育——很多中学的所谓重点班,是为了升学,是为了分数而不是为了创新,所以走偏了。他也指出,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的创新教育,也不是真的创新教育,他们的目光只有分数,要的是考上清华北大数量。简而言之,重点学校的教育不等于英才教育。

PART.2英才班的实践

褚宏启认为,我们也有纯粹的英才教育。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1985年《同意北京大学等12所院校举办少年班》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重点大学开办少年班。1984年,天津实验小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1985年,北京八中建立了第一个缩短学制的中学超常少儿实验班。此后,天津耀华中学、东北育才学校、北京育民小学等十多所中小学也创办了少儿班及实验班。但是,后来由于人才培养中出现异化,引发争议。褚宏启说,到1999年,社会上一度有人提出“及早废止少年班”。到2020年,全国只剩下2所大学还在办少年班、10所左右的中小学还在办“超常教育实验班”。PART.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与实践褚宏启说,近年来,“钱学森之问”(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政府和社会对于杰出人才培养的关注。国家制定了三个中长期规划纲要,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现在有强基计划,但是,褚宏启认为,现在的英才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覆盖面太小,同龄英才学生受益面太窄;二是只关注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英才开发,未涉及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

为什么英才教育止步不前?

被质疑是对其他人不公平

岁的孩子会怎么看14岁小孩?肯定把他当小孩看。

褚宏启说,这就会影响14岁小孩自信心、领导力,其实不利于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情感能力的发展,这是加速模式最大的弊端。

所以,就有了充实模式,即还是和同龄人一块上课,但是课内外有特殊的干预措施,简单地讲,既有“大灶”又有“小灶”,满足他的需求。

他认为,充实模式现在是英才教育主流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

怎么实施英才教育?

要有甄选标准

怎么实施英才教育?

褚宏启认为:

第一,走出观念和认识误区,为英才教育正名,解决英才教育的合理性问题。他说,要非常警惕教育公平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平均主义思想对于英才教育的戕害,要走出对于教育公平、教育平等的庸俗性认识。第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英才教育政策,促进英才教育立法,建立健全英才教育的政策与法律体系。第三,制订多样性的英才儿童甄别标准,系统筛查,摸清底数,锁定英才教育的目标群体。

也就是说,父母们认为自己孩子是英才,这是第一步,还要由专家“鉴定”,但是,“鉴定”不是通过考试。

以下是美国一个州发给普通老师的一个手册,让每个老师都看一看,你所教的班级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如果有,你就要留意,说不定就是“神童”,然后再找专家来鉴定。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更清晰)

神童活泼娃娃怎么加点-问道手游安静神童怎么培养-第1张

再来看看

↓↓↓

神童活泼娃娃怎么加点-问道手游安静神童怎么培养-第2张

褚宏启认为,有三个重要的差别可以帮助教师分辨英才学生与普通学生,教育工作者应牢记这三点:

(1)学习速度更快、更深入、更复杂;(2)能立即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乐于马上采取行动;(3)具有驾驭抽象概念的能力,并能迅速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

不要单独编班

和家长们追求的重点班不同的是,褚宏启认为,普通班的教育模式是最基本的英才教育模式,英才儿童与普通儿童同处一个教室内学习,但是课内和课后都有针对英才儿童的区别性课程,这种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英才儿童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有利于其非智力因素和社会技能的发展。褚宏启说,甄别英才儿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不是为了单独编班,甚至谁是特别的,只有老师和家长知道。换句话说,英才教育的本质是把英才儿童甄别出来并因材施教,而不是把他们与普通儿童隔离开来,把英才儿童孤立开来。

对英才儿童的误读

在同辈中常被排斥普通人对聪明孩子怀有矛盾复杂心态

认识误区1:

英才学生在无人指导、无人教育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真相:如果没有他人的教导和支持,英才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也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认识误区2:应给英才学生大量的、处于平均水平的任务。真相:英才学生喜欢更难的任务,需要接受更高层次的挑战,而不是进行更多的、普通的重复任务,刷题不会让英才学生高兴。

认识误区3:英才学生容易讨老师喜欢,并且老师教起来会很轻松。真相:不一定,这样学生容易挑战老师权威,老师不一定喜欢他。因此,为使英才学生保持高水平的学业成就,教师必须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否则,很容易引发他们的问题行为。

认识误区4:英才学生总是在同辈群体中很受欢迎。真相:英才学生经常被排斥,尤其是中学时期。这是因为对这种比较聪明的人,普通人都怀有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羡慕嫉妒还有恨。

认识误区5:让英才学生去辅导他人是最理想的服务方式。真相:如果英才学生习惯了指导别人,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强,可能没有上进心,此外,这可能会对他们和被辅导的人都产生较低的自尊水平。英才教育支持体系未来的好学校是宽松学校褚宏启认为,健全英才教育的支持系统除了降低班生额等之外,还要“宽松”——在教育上,越宽松,越自由,可能就越强大。

他认为,这和培养创新人才一样,即学校推进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

理由很简单,因为只有宽松,大家不害怕,学生才会有创新——创新是有风险的,会出错的,所以,我们要允许出错。

褚宏启说,如果没有一个宽容的氛围,是不可能有创新能力的。所以,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我们的教学方式依然比较陈旧,满堂灌、加班加点、死记硬背依然大量存在。

他认为,学校的管理氛围越民主、越宽松,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强。

褚宏启认为,我们对好学校的定义要改变,未来的好学校一定是一所宽松的学校让孩子在学校待着舒服,把他内在的潜力给调动起来

对好学校的评价标准也要改变:在教育上越松绑,越自由,就越创新,越宽松越温和就越强大。

他说,老师越和气,学生越强大,校长越和气,老师也强大—— 每个人都受到尊重,激发焕发每个人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