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奇谭免费观看电视剧全集高清正版-古剑奇谭在线观看免费观看下载
近期院线热映电影《孤注一掷》打破了中国影史点映票房纪录。
同时也因点映场排片量的问题,引发了不少争议。
不可否认的是,电影上映之前从题材到角色的全方位营销,给影片带来了很高的热度,各大影院的点映场几乎全部满座。
不过今年暑期档院线片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评价忽高忽低,口碑随时逆转。
可以看出,无论是有口碑还是有热度的片子,都只能满足一部分观众。
即使是爆火影片,依旧有很多观众看不进去。
相比于电影来说,在观众基础更大,观看成本更低,观看自由度更高的电视剧领域,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然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不能单纯归咎于观众的个人爱好。
今天咱们就以类型更加多样化的电视剧为对象,来聊聊这个话题。
其实每年都有人开帖讨论“那些当年爆火但看不下去的剧”。
帖子中提名次数最多的剧大概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古偶仙侠剧及现代偶像剧。
这个类型的剧提名占比超过50%。
主要代表有《花千骨》、《香蜜沉沉烬如霜》、《古剑奇谭》、《亲爱的热爱的》等。
第二类是古装宅斗宫斗剧。
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甄嬛传》《知否》和《延禧攻略》。
第三类是背景宏大、人物关系复杂的权谋群像剧。
例如《琅琊榜》《庆余年》。
第四类是现代都市励志剧。
典型代表是《欢乐颂》《三十而已》《我的前半生》。
从网友提名频率较高的这些剧集来看,可以得出一个有关命题的结论:
不是所有爆剧都是逻辑严密的高质量好剧,而有些剧观众看不下去,也不代表它是烂剧。
虽说各花入各眼,但观众对题材的个人偏好只是最表层的原因。
爆剧难追的原因也在于剧集内容本身,包括剧情、人设、选角和造型等方面。
像仙侠剧这类剧集,很容易在剧情上产生撞设定的情况。
首先,仙侠剧主角一般会拥有灭世或救世的能力,在爱恨情仇中完成人物的转变。
其次,在成长过程,人物的世界观价值观会被毁灭重塑。
最后结局也一定有为苍生献祭的升华环节。
《花千骨》和《香蜜沉沉烬如霜》主角的剧情线都属于上述发展路径。
可以说大部分仙侠剧都在用同一个架构,套路化比较明显。
剧情的相似性导致观众对这类题材的期待值降低。
因此大部分观众会选择一集弃甚至一秒弃。
都市励志剧关键在于主角的成长线足够励志。
为了突出这一点,剧情的冲突性和戏剧性也必须足够强烈。
所以有时候也会出现用力过猛导致剧情狗血味儿太浓的情况。
《三十而已》后期剧情走向越来越狗血,但确实是爆剧。
它的出发点是女性困境,包括婚姻焦虑、生育焦虑和恋爱焦虑。
落脚点却是三个主角分别手撕小三、爱上年下绿茶男、变身海王备胎。
但凡小三不够招恨,打脸不够爽,那它可能都爆不了。
一部女性励志剧,变成了当代两性图鉴。
有观众半途跑路再合理不过了。
而逻辑严密的古装群像剧劝退观众,往往是因为开头剧情。
这类剧集背景宏大,需要花大笔墨介绍人物,因此开头节奏较慢。
人物关系盘根错杂,细节较多,也无形中提高了观众的理解成本。
不说别的,《琅琊榜》光介绍角色关系三集都不一定能说完。
(*《琅琊榜》部分重要角色)
群像剧一般忍过前三集就好了,但要是人物关系理不清,就很难继续看下去。
人多不是什么大问题,人设不讨喜才是追剧的一大阻碍。
同为正午阳光出品的《欢乐颂》,当年也是火遍全网。
这个剧是女性群像,却被几个男性角色劝退不少观众。
一位是油而不自知,每次出场都油上加油的小包总。
另一位是缺少边界感,最爱指点别人人生的奇点魏渭。
没喜欢的人设还能靠剧情追,要是有讨厌的人设,多看一秒都是在给自己上刑。
人设足够好,选角不够贴,那就不止是影响观感的事情了。
不贴合角色人设或和另一位主角没有CP感,观众会直接选择不看。
选角贴不贴脸和观众对角色的理解有关。
当然选角最大的锅那肯定是选角导演来背。
目前影视行业常见的模式是为演员改角色,而不是为角色换演员。
像《封神》一样为了角色大范围海选,还专门开训练营培训的,在电视剧里实在少见。
国产剧上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选角培训计划大概还是《红楼梦》吧。
就算人设讨喜,演员贴脸,但如果造型辣眼,观众也会开启自我保护机制拒绝观看。
当年张震从电影转战电视剧领域,搭档倪妮,出演仙侠剧《宸汐缘》。
剧情能看,演技在线,又是张震又是倪妮,确实小爆了一阵儿。
结果部分观众看完剧照发现,男神不见往昔风姿,变得有点不太认识。
很多人连剧都没打开就直接跑路了。
岂料张震硬是凭着整容般的演技把剧拉到了8.3分。
即便如此,还是有观众宁愿放弃“真香”体验,也不想强迫自己忍受妆造。
此外,还有一些剧观众看不下去,不是因为创作方面的问题,而是观众和剧集之间存在认知时差。
同一个观众在不同年龄段,对同一部剧的评价,可能天差地别。
正如十几岁的人看《大明王朝1566》和三四十岁的人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部剧以前看不下去的,长大了能看下去了。
说明观众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丰富阅历,开始接触现实社会,开始了解阶层矛盾。
凭借增长的认知经验可以揣摩角色,认同角色,认知时差也自然随之消除。
出现此类认知时差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电视剧都做不到让人常看常新的内容。
反而很多剧当时爆火的时候没看,回头再想起来看,发现完全追不动。
妆造、演技、剧情全方位的无法接受。
这就是爆剧和好剧的明显区别。
有部分爆剧只是顺应当时的审美趋势,是影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也可能是某一类型剧的开拓者,创作方面必然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这一类型剧在此后的发展中逐渐被后来者超越,但在当时的地位依旧无法动摇。
许多观众还能反复重温,也并非是因为剧有多好,而是情怀取代了审美。
延迟追剧的观众,没有身处于当时的影视环境中,自然也无法理解它为啥会成为爆剧。
现下观众的审美超前于当时的影视环境,这也算是认知时差的一种。
另外,前面在总结上榜次数最多的电视剧时,提到了宫斗宅斗剧。
观众看不下去的原因也可以归纳到认知差距中。
重点集中在观众生活环境和剧情背景设定的价值观差距。
观众无法认同剧中的价值观设定,也难以和剧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现代观念中的婚姻观、恋爱观在角色身上无法体现。
因此一些从小受到现代思想教育的观众,难以认同《甄嬛传》和《知否》里人物的行为。
对一夫多妻、嫡庶分明以及皇权倾轧下女性的悲惨命运更无法共情。
设定都代入失败了,还咋进入剧情呢?
除了剧本身和认知观念的差距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
那就是短视频的兴起对长视频的冲击。
观众能在短视频平台看到的绝对是剧里最精彩的部分。
片段能够最大限度的拉升观众对剧的期待值。
被吸引去追剧的观众发现剧情没有片段那么有吸引力。
于是果断弃剧,只看剪辑的片段。
并且爆剧几乎每集都有被剪辑出来的部分。
观众光刷短视频就能被剧透得明明白白,再去追剧就觉得没意思了。
再说了,能用最短的时间看最精彩的剧情,不仅实现时间最大化利用,还不用开会员。
四舍五入既省时间又省钱,观众真的很爱。
最后根据我长期当观众的经历,我还发现了一个观众看不下去爆剧的原因。
越有人强烈安利,越容易激发反骨。
你越说好看我越不想看。
反复安利,强烈推荐会产生传播学里所说的“超限效应”。
频率过高、时间过长、作用过强,都会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
营销过度的剧集会引起观众反感也是同样的原因。
总之,影视作品作为艺术,有人喜欢那也允许有人不喜欢。
爆剧不一定就好,好剧也不一定能满足所有人。
影视艺术有类型区分,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口味的观众。
而观众对剧集的理性评判,是审美意识的集体进步。
希望以后所有的爆剧都是好剧,所有的好剧能够更好。
最后大家有哪些看不下去的爆剧?原因是啥?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
如果能够给这篇文章点赞、关注,把它分享出去那就更好啦!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