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

牟田口廉也中将的第18师团是中日战争开始后,以预备役官兵为主体紧急编成的“特设师团”。

第18师团的4个步兵联队编成地为日本的北九州地区,其兵员分别来自大村,久留米和福冈。

这个原先在大正时期被裁撤废止的师团重新编组后,参加了1937年11月在杭州湾的登陆战,为配合主力部队占领南京,第18师团一路疾进,攻占了芜湖截断了南京守军西面的退路。

南京陷落后,第18师团继续转战中国大陆,参加了1938年10月进攻为华南重镇广州实施的大亚湾登陆。

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第1张

虽然是临时成立的特设师团,但这支由九州地区矿工组成的部队作战能力不亚于常设师团。(士兵来自同样地区的56师团113步兵联队在松山战役中的表现)

为了即将开始的马来作战,1941年11月,日本大本营将正在中国广东地区第23军序列中的第18师团调出编入第25军。师团这时由以下单位组成:第23、第35两个旅团司令部。步兵第55、第56、第114、第124联队,骑兵第22大队,山炮兵第18联队,工兵第12联队,辎重兵第12联队,通信队等。

每个步兵联队下辖3个步兵大队,1个联队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通信中队;每个步兵大队下辖4个中队,1个机枪中队和1个步兵炮小队;

骑兵第22大队辖两个骑兵中队和I个机枪中队;

山炮兵第18联队辖两个山炮兵大队和1个野炮兵大队;

辎重兵第12联队辖3个汽车中队和1个驮马中队。

第18师团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1941年11月奉命改编为“三单位”制师团。川口清健少将的第35旅团司令部和步兵第124(福冈)联队被调出组成了“川口支队”。

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第2张

因时间有限,川口支队虽然脱离了第18师团的编制,但该师团并未成立步兵团司令部,而且还保留了骑兵大队。

第18师团号称丛林作战之王,在南洋攻略作战中表现优异,仅次于第5师团。在马来半岛结束作战后,迅速转入缅甸战场,与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展开激战。

后来,在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和新六军的连续打击之下,其一线野战部队的三个联队的所属的战斗力量几乎被全歼,整个第18师团也差点全部交待,关防大印也被中国军队缴获,是日军中番号1~20的精锐师团中,被中国军队揍的最惨的部队。

日本陆军从明治时期建军开始,就组建了为保护皇居和天皇的禁卫部队近卫师团。近卫师团的兵员来自本乡、宇都宫、佐仓、水户4个征兵区。

进入大正时期后,以第1和第14师团(第14师团步兵第2联队在贝里琉战役中重创美军陆战1师)的征兵区中选拔优秀士兵组建近卫部队。

中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11月初,以近卫步兵第1、第2联队和近卫第3野炮兵联队的第3大队组成的近卫混成旅团,由绥田武少将指挥,侵入了中国华南地区,先后参加了广东翁英作战和广西宾阳作战。

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第3张

不久后,近卫混成旅团陆续返回日本本土,随即又扩编为近卫师团。1940 年6月3日,近卫师团临时派出部分兵力前往中国湖北省的汉口,随后再次入侵了广东地区。

1940年11月,日本大本营对近卫师团的编制进行了修改,使其更适合作战需要。近卫骑兵联队是日本陆军历史上首批组建的老部队,因此也被改编成了近卫搜索联队。

该联队由本部和九七式轻装甲车,乘车步兵各两个中队编成。这时近卫师团的序列为:师团司令部,步兵团司令部,第3、第4、第5步兵联队,搜索联队,野炮兵联队(野炮兵两个大队、100毫米榴弹炮1个大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和通信队等单位。(炮兵配置相当不错)

随着日本准备与英美开战,1941 年7月,近卫师团被调往法属印支南部。进入10月后,近卫师团开始在西贡附近集结并做好了战斗准备。

唯一不足的是,近卫师团从日俄战争之后便未经战阵,他们长久以来接受的都是仪仗队式的训练,缺乏实战经验。况且这支部队在领导身边待惯了,见多了大人物,难免在指挥上不太顺畅。

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第4张

为了使部队适应即将开始的马来亚作战,日本大本营对第25军的装备进行了改进。虽然第5和第18师团的军马都跟随部队在中国大陆转战了多年,但马来亚的地形和炎热的气候并不适合军马活动。

考虑第25军将在南方公路交通发达的英国殖民地作战,其所辖3个师团的辎重兵联队都用卡车替换了原有的辎重马车。步兵联队也将驮载山炮、重机枪、步兵炮、速射炮和弹药的部分军马予以撤编,取而代之的也是卡车。

改编后各师团所有的物资、弹药和部分人员都可以利用机械化实施快速机动。

在南方作战开始前,各师团还领取了大本营为马来战役准备的特殊机动工具6000多辆自行车(银轮部队)。(说到底还是穷,工业生产力不足,这么重要的战役,这么精锐的部队,鬼子连给3个野战师团配全摩托化载具都做不到)有了这种简易的交通工具,日军行军的速度大为提高。

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第5张

由于在中日战争中,采用弹巢供弹、故障较多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表现不佳。(故障率高,保养麻烦,火力持续性差,跟中国军队的ZB-26轻机枪不是一个档次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陆军已经普遍开始换装口径同样为6.5毫米、采用一个装30发子弹的弹匣供弹的九六型轻机枪,这款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且不易发生故障的新型机枪加装瞄准器后有极高的射击精度,为了在近战时发挥作用还特别给枪口加装了刺刀。(纯属脑洞大开,闲的蛋疼,谁拿得动10.22公斤的机枪去拼刺刀啊)

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第6张

由于新式轻机枪的产量有限,人侵马来亚的日军中仍然有一些部队使用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作战。而各步兵联队的情况也基本相同,有的联队装备了1939 年定型的7.7毫米九九式步枪,有的联队则还在使用老式的6.5毫米三八式步枪。

尽管马来半岛地形很复杂,但为了实施进攻战,参谋本部仍然给山下奉文的部队配备了坦克。第25军指挥的第3战车团下辖3个战车联队,其编成为:

向田宗彦大佐的第1联队(九七式坦克31辆,九五式轻型坦克17辆)

河村页雄大佐的第6联队(九七式坦克25辆,九五式坦克12辆)

北武树大佐的第14 联队(九五式坦克45辆)

加上第5师团和近卫师团搜索联队的装甲车,第25军约有120 辆坦克和装甲车。

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第7张

说实话,这点儿坦克的数量和质量在欧洲战场啥都不是,连德军一个装甲师的坦克数量都不到。鉴于英军在殖民地薄弱的装甲力量,这点坦克实际上也够用了。日本人实际上也只能打打这种时间差的仗,但即使占有这种海军和空军的优势,日本陆军的伤亡依旧居高不下。

为马来亚方面作战提供空中掩护的是营原道大中将的陆军第3飞行集团该集团由第3、第7、第10和第12飞行团,第15独立飞行队、第81独立飞行战队和飞行场站部队组成。

其实力为:战斗机168架、轻轰炸机约108架,重轰炸机约99架,侦察机72架,总计约447架。另外还有以法属印度支那为基地的279架海军飞机作为支援(陆侦9架、战斗机108架、陆攻144架、飞行艇18架)可以说配合马来方向作战的日本航空兵,力量是极为强大的,这也是日军能够打赢新加坡之战的重要保障。

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第8张

驻新加坡的英国皇家空军指挥官估计,日本陆海军在马来亚战区可以调动的飞机约722架。

由于皇家空军至少具有“以一敌二”的技术优势,在测算后认为,在马来亚地区部署336架飞机就足够了。事实上到了战前,这一地区的英军飞机只有可怜的158架,还大都是落后的机型。

其中包括“布鲁斯特水牛”式战斗机60架,这种机型在美国早已被淘汰。其余还有“布林海姆”轻型轰炸机47架,“毕尔德毕斯特”鱼雷攻击机24架、“哈得逊”轰炸机24架、“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3架。这些飞机的飞行成绩很差,就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飞行员一样,他们只能靠勇敢来弥补战斗训练的不足。

这些飞机与日军的“隼式”“零式”相比,在航程、机动性、速度等方面都存在至少20%的差距,能够强于日本人的唯一指标是油耗较低,这只有在长途奔袭时才能体现。他们对日军战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一无所知。

防守新加坡的英军,包括刘易斯·希斯中将的英印第三军,下辖英印第九师和第十一师,戈登·贝内特少将的澳大利亚军陆军第八师(欠一个旅),还有英印第二十八旅、第四十四旅、第四十五旅、第五十三旅、第五十四旅以及马来亚义勇军的两个旅,总计兵力约88600人。其中英军19600人、澳军15200人、印度军37000人、马来军16800人。

英军统帅部在战役进程中又开始陆续向远东增兵,总计派出陆军45000人和飞机141架。

皇室战争精锐师团阵容搭配(皇室战争冷门兵种搭配)-第9张

加上配合作战的航空部队、炮兵以及后勤支援单位,山下奉文中将的第25军总兵力为12万5408人,各种车辆7320辆,军马11516匹。这些兵力和装备将逐次投入到纵贯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作战中,第一批预备在宋卡、北大年和哥打巴鲁登陆的兵力为26640人,其中作战部队为17230人。

感谢您的关注与点赞

参考文献:《堡垒沦陷》

《太平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