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

上一期我们讲到,黄百韬兵团因为渡河耽误了撤退的最佳时间,被华野主力围困在碾庄圩。

同时,国民党高层的政治斗争以及错误判断,造成了黄百韬必须死守碾庄的结果。

截止至11月10日夜晚,华野11个纵队已经将黄百韬团团围住,只等待粟裕一声令下发起全面总攻。与此同时,孙元良、邱清泉、李弥、黄维等7个兵团也开始有所动作。

中原80万国军主力将因为碾庄而作出巨大的反应。而我军华野、中野主力加起来也拥有60万之众,一场140万人的空前大决战就此拉开帷幕。

在西柏坡,毛主席也对淮海战役做出了恰当的比喻,说现在的中原是60万对80万,就是一锅夹生饭,但夹生就夹生,也要把中原国军主力一口一口吃下去!

碾庄战役一打响,曾经“小淮海”的计划就不复存在了,现在解放军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要和国民党军团硬碰硬掰一次手腕,去争取中国的国运。

现在,请各位观众屏息凝神,同我一起来见证这场空前的决战。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1张

01

【碾庄前三日苦战——黄百韬的顽强抵抗】

之前我们提到过,碾庄圩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地势上,碾庄周围都是平坦的平原,我军在进攻时没有任何掩护点。碾庄内各村落都堆出了一个两米高的土台,非常适合防御。

二是在防御工事上,之前李弥兵团曾在这里修筑了大量堡垒以及火力点,以至于黄百韬兵团不需要再多做努力,也能迅速组建好防御阵型。

从这两方面我们可以知道,拿下碾庄并不容易,这里注定要打一场硬仗。

与此同时,邱清泉、李弥兵团也在徐州开拔向西进发,这也为华野带来了大量的阻击任务。

基于此情况,粟裕又临时对兵力进行部署:

华野七纵、十纵和十一纵在大许家地带进行顽强防御,以阻挡邱、李二兵团的进军路线。华野二纵、十二纵、中野十一纵以及鲁中南纵队前往徐州东南的潘塘地区,切断二兵团的退路。华野四纵、六纵、八纵、九纵和十三纵继续包围碾庄,争取以最快速度全歼黄百韬兵团。

这一部署堪称是济南战役中“围济打援”的翻版,主攻部队兵力和阻击部队兵力几乎相等,两个方向都很重要。粟裕派出了手里能用的所有兵,打算在碾庄再次书写华野传奇。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2张

11月11日晚,碾庄外围攻坚战正式打响。负责主攻的是华野六纵,他们在抵达战场后立刻投入到战斗当中。六纵是华野中战斗力很强的一支部队,非常适合打头阵。

但是黄百韬兵团也不是吃素的,先进的武器装备隐藏在村内的每一处火力点中,前三天的战斗并不乐观,六纵平均每天只能占领一个村子,进攻进度极为缓慢。

与此同时,其他方向的攻击也遭遇了瓶颈。华野八纵政委王一平在回忆中讲道:他们两个团打进村子后,村里都是密密麻麻的堡垒,敌人的火力点部署的实在太刁钻,射击孔个个都是紧贴着地皮,让我军损失惨重。即使向前匍匐前进,也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碾庄战役一开始,双方就已经陷入了最残酷的“绞肉”阶段。面对敌军的抵抗,华野战士们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将火力点一个个拔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但代价也是惨重的,除了进攻速度缓慢之外,相对大量的伤亡数量也在一天天增加。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3张

另一方面,整个黄百韬兵团近10万人将碾庄连成无数条防线,不留给我军任何穿插的机会。到11月14日,我军仍然没有展开过一次大规模分割包围,这在我军战斗历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14日夜,粟裕召集各纵队司令员在邳县土山开会。会议中,粟裕再次分析了敌我态势,对每一个进攻路线进行详细部署。

另一方面,粟裕定下了“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总体战略方针。让主攻部队先绕开实力较强的敌人,先攻实力较弱的44军和100军。并且各纵队要充分发挥夜间行动力,在碾庄外围和已占领阵地上修筑战壕,最大限度减少白天敌军炮击对我军的伤亡。如果可以,还应该用战壕挖出敌军的隐蔽火力点,出其不意的方式破坏敌军的心态。

就在会议紧张进行时,粟裕又接到了来自中央军委的电报。毛主席对碾庄圩战斗格外关注,这封电报,极大程度鼓舞了整个华野的士气。

毛主席在电报中写到:目前国军已经出动大量兵力向碾庄靠拢,此战役注定是我军南线的空前大战役,时间可能要持续两个月左右,伤员估计也在10万以上。所以弹药、民工需要极巨,请华东局、华中局全力组织支援工作。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4张

听完电报后,各纵队司令员意识到,眼前的碾庄已经成为中原决战最大的漩涡中心,这场仗注定苦,但再苦,也要竭尽全力吃下去。

这封电报,堪称一颗定心丸。会议结束后,各司令员再无疑虑,又迅速回到指挥阵地上,准备明天的新一轮进攻。

另一方面,就在这三天内,李弥兵团也在徐州东侧发起了全面攻击。

光11月12日,李弥兵团的第8军就向寺山口阵地发起了10余次冲锋,而我军阻击部队华野十纵也拿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坚决不让敌军拿下一个阵地。

我军的奋勇抵抗下,邱、李兵团三天只推进了10公里。后来邱清泉还说:华野十纵,当为华野之头部。“排炮不动,必是十纵”说的就是这支钢铁雄军。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5张

02

【决战碾庄!黄百韬自杀】

11月15日天亮,碾庄圩新的一轮进攻再次打响。

这一次,华野战士们在毛主席和粟裕的鼓励下信心大增,依托情报44军和100军展开猛烈的攻击。而另一边,在我军的重重包围之下,黄百韬兵团的士气则是一天比一天差。

到18日中午,整个44军已被全歼,100军也被我军打残,只留下少数部队退回碾庄中心。到目前为止,黄百韬兵团已经被歼灭过半,剩下负隅顽抗的国军也开始进入到被歼灭的倒计时中。

在这期间,顾祝同乘飞机飞向碾庄上空用电台联系下面的黄百韬,告诉他再坚持一下,邱清泉和李弥兵团进展缓慢,让黄百韬不要放弃。

这场隔空讲话,打碎了黄百韬最后一层幻想。

他对25军军长陈士章说:反正也是个完!还突围干什么?让邱清泉笑话吗?最后横竖都是一死,倒不如我们就死在这里,也好点醒一下南京那边天天勾心斗角、唯利是图的小人们!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6张

时间来到11月19日,这一天,华野已经将黄百韬兵团压缩到碾庄圩一带狭小的区域内,这里只不过是一个百余户人家的村庄,四周到处都是华野战士,北面的华野四纵更是调来了7辆坦克向前助阵,同时其他方向也吹来了上百门重炮,开始对碾庄圩展开轰炸。

当晚22点,碾庄战役的最后总攻开始。几千发炮弹重重地砸向碾庄圩,霎时间浓烟滚滚、房倒屋塌。炮击过后,战士们伴随着胜利的冲锋号,开始从4个方向朝碾庄圩冲去。

其中,南面的进攻部队九纵遇到了困难,这里有一处小河拦在面前,桥上敌人布满了20挺重机枪,战士们成班成班的倒在桥上,进攻突然陷入僵局。

这时候,73团1营营长董万华发现一名战士主动脱下棉裤,在冬天淌入冰冷的河水中,回来后又向他报告,说河水只能没过半身,不一定非要在桥上通过。

董万华将这一情况汇报给的司令员聂凤智,聂凤智没做半点犹豫,立刻改变战术,让战士们集体脱下棉裤,站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肩膀搭起一座座浮桥。

不一会的功夫,南部小桥阵地宣告攻破。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7张

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的华野战士们纷纷冲进村内,开始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

19日深夜,黄百韬已经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四面楚歌,他发现25军军长陈士章和100军军长周志道已经混入伤兵中准备逃跑,于是自己也带着参谋长魏翱、25军副军长杨廷宴等1000多人逃到了大院上村的64军军部。

另一方面,粟裕下令让全军一鼓作气,用最快的速度向东直捣黄龙,歼灭大院上村和三里庄的敌人。战斗一直持续到21日,即使国军仍然做困兽之斗,但也抵不过我军的炮火。

华野战士们一边缴获装备一边头战斗,在炮击过程中,甚至连当晚缴获的迫击炮都用上了,目标直指黄百韬指挥部。

在永不间断的炮火声中,黄百韬再次逃跑。

这一次,他还带上了64军军长刘镇湘。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8张

八纵、九纵的战士们穷追不舍,周围到处都是解放军。面对此般绝境,黄百韬很清楚,自己的气数已经到了。

22日白天,黄百韬和刘振湘逃到了小费庄,他再也跑不动了。他让刘振湘率兵自己突围,自己责在这里自行解决。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黄百韬向杨廷宴抱怨道:我有三个不解之处,一是我怎么这么傻,要在新安镇白白等44军两天;二是明明渡河桥梁很窄,为什么我没有立刻大面积增设浮桥?三是为什么要在碾庄休息一天,既然知道李弥兵团不愿意救我,我还在苦苦等什么?

说罢,黄百韬举枪自杀。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9张

黄百韬死后,杨廷宴只身逃回了南京,一个月后才回到碾庄找到黄百韬的尸体,并运回南京下葬。而一个月后的碾庄,早已没有了战斗,华野已撤离战场,向着更大的淮海战役奔去……

从11日到22日,为期12天的碾庄战役以我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整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我军共毙伤国民党军50500人,俘虏96600人,算上何基沣、张克侠等第三绥靖区的起义部队,共计178000人。其中华野歼灭国军14万人,缴获火炮、枪支弹药、汽车、军用物资无数。

与此同时,我军也在第一阶段战争中伤亡49000余人,平均每个纵队伤亡超过4000人。战斗虽然惨烈,但是我军顽强的意志大幅缩短了淮海战役的进程,为之后第二阶段更大的决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七军团推荐阵容搭配攻略(第七军团战靴)-第10张

当粟裕得知黄百韬自杀的消息后,已经6天6夜没有合眼的他顿时晕倒在指挥部里,他头上三颗弹片还在发出阵阵头痛,这位共和国开国的著名将领,已经拼尽了全力。

在《粟裕回忆录》中,他是这样回忆碾庄战役的:为了歼灭黄百韬兵团,华野的兵已经用尽了。

此刻,战斗仍然没有停止。由于碾庄战役规模浩大,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淮海战役正在往“大淮海”的方向徐徐展开。在下一期节目中,我们将着重分析改变淮海局势的关键电报——齐辰电,粟裕大将的魄力远远不止于此,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庞大,更加震撼。

与此同时,远在徐州南方的中野主力部队也将要面临最大的危机,邓小平、刘伯承又将会如何应对?

关注我,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