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千军的大将是谁-横扫千军吕布阵容援军选谁
作者:小橘子
伟人曾经写过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称赞红军一位杰出将领:“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词中这位“飞将军”不是别人,正是与彭总同为战友,共同发起“平江起义”的红军早期优秀将领黄公略。
黄公略,1898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地主家庭,但由于母亲是小妾,黄公略自幼饱受族人凌辱,立志革命反抗。15岁,黄公略就离家参军入伍参加了护国战争,由于作战有功,上级有意栽培他,将他送入湖南讲武堂学习。
黄埔军校成立之前,清末各地成立了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军校,名字大多都叫讲武堂,最著名的当属保定讲武堂和云南讲武堂。在这两所军校中也走出了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史赫赫有名的人物,如蒋氏、李宗仁、白崇禧、朱德、叶剑英等。而当时湖南讲武堂从规模到师资也是不亚于这两所兄弟院校的,都是花大价钱兴办的。
黄公略在湖南讲武堂也认识了一位特别的同学,他就是彭总。两人年龄相仿,都怀有为国为民的高尚志向,不是那种纯粹为升官发财而来“镀金”的,因此很快就惺惺相惜,成为莫逆之交。
讲武堂毕业后,黄公略在湘军短暂担任了一段见习军官,又报考了革命圣地黄埔军校,进入第三期高级班。
当时正值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我方许多成员也都加入了黄埔军校学校,因此黄埔军校中革命氛围浓厚,黄公略终于感觉找到了自己苦苦寻觅的人生方向,于是他立即加入了组织。
但不久之后,蒋氏发动了四一二事变,我军也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南昌起义部队成功后,南下广东要建立根据地,他们又准备在广州发起广州起义,黄公略也和张太雷、叶剑英、叶挺一起参与其中。
广州起义
由于当时组织领导核心受苏俄指导,采用的都是苏俄模式,走的是首先在产业工人和进步学生、知识分子、军人为主的中心城市发动革命,这种适合欧洲革命的模式,在还基本处于农业社会的中国却严重水土不服,结果广州起义遭到沉痛失败,部队瓦解,周恩来、叶剑英、叶挺、聂荣臻等人不得不流亡港岛,而黄公略也不得不艰难返回家乡湖南,寻找自己的讲武堂好友彭总。
彭总从讲武堂毕业后回到湘军,一路升迁,此时已经是湘军第五师第一团的团长。彭总也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进步思想,秘密加入组织,性格耿烈的彭总此时正准备组织在第一团中秘密策划起义。
这时,黄公略回到湖南湘军旧部,被任命为第五师随军学校校长,因此黄彭二人又时常见面。
彭总并不知道黄公略在广州发动广州起义的事,不过作为老朋友,他还是相信黄公略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就想邀请他参加到起义的策划中来。
彭老总
可是彭总的搭档,比如邓萍、张荣升等同志他们不认识黄公略,而起义是一项提着脑袋造反的事,叛变告密是时常发生的,因此张荣升等人就提议彭总先试探一下黄公略,搞清楚黄公略的志向再决定,于是彭总就摆上一桌酒宴,宴请黄公略。
黄公略自是欣然赴宴,彭总带着邓萍张荣升等人作陪,一番寒暄过后,彭总单刀直入,直截了当表示自己想要发动一场起义,请黄公略也参加。
但其实,彭总他们不放心黄公略想试探他,黄公略何尝不是如此?更何况黄公略现在已经是参加过起义的老革命,失败的教训告诉他,革命需要无比的谨慎,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什么亲朋故友,他们为了利益和避祸,是可以出卖包括任何人的。
自己虽然和彭总是同窗好友,但毕竟有许多日子不在一起,彭总现在一路步步高升,在旧军中前途无量,已经很难知道他真实想法。
他现在突然提出起义,不排除是怀疑自己身份故意这样说,引诱自己露出真实身份,因此黄公略也想试探试探彭总到底什么用意。
于是黄公略故意问彭总:“石穿兄(彭总字),你是如何看待蒋校长的?”
彭总直抒心胸:“哼,什么蒋校长,他和那些军阀一样,甚至是比旧军阀还坏的新军阀,大军阀,我们当然要打倒他!”
黄公略
黄公略还是不放心,故意装作惊诧道:“你怎么这样说蒋校长?他可是我的恩公啊,现在是革命军总司令,国民领袖,中国当代大英雄啊!”
彭总不是一个拐弯抹角的人,他一听黄公略的话就信以为真,以为黄公略也是蒋氏鹰犬,痛心疾首地一拍桌案,怒声斥责:“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原来一直以为你也是个有心革命的人,谁知道你原来是个贪图升官发财的小人,好啊,既然你不愿意革命,就请跟着蒋氏走你的阳关道,我们继续走造反的独木桥!”
可是一旁的张荣升一听急了,彭总既然都把起义计划都告诉黄公略了,而黄公略又是一个蒋氏的“孝子贤孙”,还能放他回去告密不成?!
张荣升决定立即动手除掉黄公略这个“走狗”,他掏出一个白毛巾,冷不防勒住黄公略的脖子,双手使劲,要勒死他!
黄公略被勒得喘不过气、说不出话,情急之下,只好挣扎着向彭总指自己的皮鞋脚后跟,示意里面有东西。
彭总脱下黄公略的鞋子,一看里面真的有张组织开具的证明信,证明黄公略是领导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这才相信黄公略的确是自己人,张荣升急忙放手。
黄公略此时已经被勒得休克过去,他们将黄公略抬到床上,好一番救助,黄公略才苏醒过来。
彭总埋怨张荣升:“我就说黄公略是可靠的弟兄,你们非要这样折腾,差一点误伤我们一个好同志。”
张荣升等人低着头,羞愧得说不出话。
黄公略笑着劝解彭总:“这也难怪,我不也想试探你们吗?都是为了革命事业的安全,我个人吃点苦是应该的。”
就这样,黄公略和彭总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很快就成功地组织发动了影响深远的平江起义,随后带领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成为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公略和彭总因此和毛、朱并称“朱毛彭黄”,可惜,黄公略后来英年早逝,没有亲眼看到革命的成功。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